近日,教育部印發通知,啟動實施全國高校與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“一幫一”行動。首批確定48對高校開展幫扶行動,支援高校包括34所中央部委直屬高校、4所省屬普通高校、10所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,包括北京大學支援幫扶武漢大學、清華大學支援幫扶華中科技大學等。值得注意的是:幫扶行動時間定為2020年4月至9月,并將根據疫情防控安排適時調整。支援高校與受援高校將在充分協商基礎上,明確幫扶工作目標和具體措施,建立起“六共”幫扶機制。
附首批48所高校名單
2020高校就業“六共”幫扶機制:
支援高校與受援高校將共享就業崗位信息,共享網絡招聘平臺、聯合舉辦網上招聘活動,并在掌握崗位需求信息和大學生求職意愿基礎上,利用大數據技術等實現人崗匹配、精準推送,幫助受援高校畢業生獲取更加豐富、更加精準的就業信息服務。
一是共享就業崗位信息,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共享網絡招聘平臺、聯合舉辦網上招聘活動,并在掌握崗位需求信息和大學生求職意愿基礎上,利用大數據技術等實現人崗匹配、精準推送,幫助受援高校畢業生獲取更加豐富、更加精準的就業信息服務。
二是共同開拓就業渠道,支援高校幫助受援高校開拓就業市場,引導屬地就業資源等向受援高校延伸,并動員校友企業、來校招聘的用人單位等面向受援高校招聘,積極接收受援高校畢業生就業。
三是共同加強就業指導,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共享雙方就業創業指導課程、就業指導線上咨詢,共同開展畢業生就業創業專題培訓等,組織就業指導教師聯合培訓,幫助受援高校提升就業指導能力。
四是共用優質教學資源,支援高校向受援高校畢業生開放相關教學資源,為受援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實習實踐機會,支持開展畢業設計(或論文)和畢業實習,幫助受援高校畢業生順利畢業。
五是共同開展創業實踐活動,支援高校向受援高校畢業生開放“雙創”示范基地、孵化器等眾創空間,共同組織開展創業輔導、創業訓練、創業大賽等創新創業指導服務,為畢業生創新創業提供支持。
六是共同提高就業管理水平,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通過召開遠程會議等多種方式,分享畢業生就業工作經驗,交流工作理念和方法,共同做好疫情影響下的畢業生就業統計和權益保護等工作,切實提升就業管理服務水平。
2020年高校就業面臨哪些問題?
國務院指出今年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
今天,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,受疫情影響,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。要著力穩企業、拓崗位,吸納畢業生就業。強化創業擔保貸款支持,大力推動“雙創”,帶動新業態發展和靈活就業。開發科研助理崗位,充實基層教師和醫護人員隊伍。更多采用市場化辦法,鼓勵畢業生圍繞社區各類服務需求創業就業。研究助學貸款延期還款等政策,對困難家庭未就業畢業生等給予支持。對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實施特殊支持政策。
2020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
2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,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,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,同比增長40萬!2020年,高校應屆畢業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874萬,比2019年整整多出40萬,當為2008年以后高校應屆畢業生增加人數的峰值。如果再加上30萬海歸和以前沒有找到工作的畢業生,以及社會再就業人士的數量,估計同時會有一千多萬人在競爭就業崗位。我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加重,高校畢業生就業已經成為當前全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。
當然,并不是所有的應屆生都會選擇報考公務員,近期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《2020應屆畢業生春招求職報告》,報告顯示,近四成2020屆應屆畢業生傾向于考公務員。“考公務員”成了2020屆應屆畢業生熱門的選擇之一,其占比為38.73%,約338萬人。
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,勞動力市場出現了一些變化:企業的開復工時間在推遲,勞動者返崗時間有所錯后。與此同時,與疫情相關的行業企業缺工明顯,部分招聘活動暫時性推遲。相信隨著疫情的緩解和最終的戰勝,企業將加快復工復產,前期積累的消費和投資將會繼續釋放,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也會同步擴張,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,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的基本面也沒有改變。2020年春節假期的延長,企業復工情況不一,多數市場需求因疫情發展而受到高度抑制,企業的招聘計劃隨之調整或延期。數據顯示,春節后復工第一周的企業招聘職位數較2019年同期下降71.66%。相對于企業端,求職者針對疫情影響的調整更為靈敏,簡歷投遞數量同比銳減83.35%。因此整體職場競爭指數只有7.8,較去年的13明顯下降。